管理制度
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2018-07-23
本站
5322次
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修订)
为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四川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课程,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品质和本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自由探索、大胆尝试、更多地参与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是指我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参与创新创业学习、实践、研究等活动,并凭借这些具有一定创新意义和价值的经历以及学习、实践、研究成果,经审核评定而获得的学分。
第二条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的申请范围
1.参加学术型社团、创新创业型社团活动或兴趣小组活动,达到一定时间,经审核认定的。
2.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训练计划”“异想天开计划”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通过结题验收的;个人自主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参与“三进”(进实验室、进课题组、进科研团队)等活动,达到一定时间,经审核认定的。
3.自主创业或者合伙创业,成立公司、入驻孵化平台或获得融资的;参加创业就业培训、社会实践等活动,达到一定时间,经审核认定的。
4.参加自主立项或教师的实验技术创新项目或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共享仪器设备操作等技能培训、技术研发的。
5.参加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海外研修、国际交流营,经审核认定的。
6.参加国际、国家、省市、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并获得奖项的。
7.获得计算机或外语等级考试(认证考试)证书、国家或国际认可的注册资格证书、专业技能(水平)证书或专业认证考试证书的。
8.获得科技成果、科技发明等专利的。
9.在公开出版的正规期刊、书籍上发表论文、作品的。
10.经学校认定的其他创新创业活动、项目或成果。
具体内容详见《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评分表》(附件2)。
第三条 每位学生须按教学计划完成所要求的创新创业教育必修学分。所获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超过必修要求的部分,可申请替代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学分。
第四条 学生创新创业要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学生所获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超过必修要求的部分,经学院审核通过后可替代与创新创业成果内容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类课程学分。
第五条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原则上在毕业学年申请,已审核认定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不能随意替换。
第六条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的申请与审核认定
1.学校每学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的申报、审核工作。各学院、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相关单位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的宣传、申报、审核、汇总、公示、上报等工作。教务处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的审核认定与记载工作。
2.毕业年级学生根据《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评分表》,下载并填写《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申请表》(附件3),并附上申请材料一并交给所在学院或相关职能部门审核。
3.各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评分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将审核结果予以公示,并将公示结果无异议的录入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申报管理系统。公示结果有异议的,学院、相关职能部门须进行复核。
4.各学院在每学期第16周,将《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审核汇总表》(附件4)报教务处实践科认定。
第七条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的记载
1.每学期成绩登录期间,教务处学籍科统一将已认定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
2.不同项目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全部如实记载,同一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不重复累计。
第八条 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为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指导和条件保障,切实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申报、认定工作。各学院每年要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成果及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申报工作进行总结并报教务处备案。
第九条 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审核和认定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弄虚作假者,查实后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17年9月1日起实施,原有《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川大教〔2011〕164号)同时废止。
第十一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教务处。
附件2
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评分表
类别 |
项目、标准与审核部门 |
学分 |
项目编号 |
||
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及国际交流活动 |
A 参加学术型社团、创新创业型社团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院、教务处、校团委审核) |
A1参加经认定的学术型社团、创新创业型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 |
参与者 |
1 |
997011101 |
A2个人自主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
参与者 |
1 |
997011201 |
||
A3完成院级项目 |
参与者 |
1 |
997011301 |
||
A4完成校级项目 |
负责人 |
2 |
997011402 |
||
组员 |
1 |
997011401 |
|||
A5完成校级项目优秀 |
负责人 |
3 |
997011503 |
||
组员 |
2 |
997011502 |
|||
A6完成省级项目 |
负责人 |
3 |
997011603 |
||
组员 |
1.5 |
997011615 |
|||
A7完成省级项目优秀 |
负责人 |
4 |
997011704 |
||
组员 |
2.5 |
997011725 |
|||
A8完成国家级项目 |
负责人 |
4 |
997011804 |
||
组员 |
2 |
997011802 |
|||
A9完成国家级项目优秀 |
负责人 |
5 |
997011905 |
||
组员 |
3 |
997011903 |
|||
B 参加社会实践、创业就业实践及自主创业 |
B1参加社会实践 |
参加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或个人自主社会实践 |
1 |
997012101 |
|
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励 |
2 |
997012102 |
|||
B2参加创业就业培训和实践 |
获得合格证书 |
2 |
997012202 |
||
参加培训和实践 |
1 |
997012201 |
|||
B3个人自主创业或合伙创业 |
提供证明,完成报告 |
1 |
997012301 |
||
入驻校级孵化平台 |
1.5 |
997012315 |
|||
入驻省级或国家级孵化平台 |
3 |
997012303 |
|||
获得社会融资 |
2 |
997012302 |
|||
C 参加课外实验活动(学院、设备处审核) |
C1课外发明、实验 |
完成作品 |
2 |
997013102 |
|
参与研制 |
1 |
997013101 |
|||
C2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培训;大型共享仪器设备操作技能培训 |
获得合格证书 |
1 |
997013201 |
||
C3实验技术改造项目、改制实验仪器 |
技术负责人 |
2 |
997013302 |
||
参与者 |
1 |
997013301 |
|||
C4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安装、调试、维修(护)、使用 |
技术负责人 |
2 |
997013402 |
||
参与者 |
1 |
997013401 |
|||
D 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学院、教务处、国际处审核) |
D1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 |
参与者 |
2 |
997014102 |
|
D2海外研修计划(含国际交流营) |
40-48学时(合格以上) |
2 |
997014202 |
||
16-24学时(合格以上) |
1 |
997014201 |
|||
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竞赛 |
E 专业性学科竞赛 |
E1院级 |
获得等级奖 |
1 |
997021101 |
E2校级 |
获得等级奖 |
2 |
997021202 |
||
E3省部级 |
特等、一等奖 |
5 |
977021305 |
||
二等奖 |
4 |
977021304 |
|||
三等奖 |
3 |
977021303 |
|||
E4国际、国家级 |
特等奖 |
7 |
997021407 |
||
一等奖 |
6 |
997021406 |
|||
二等奖 |
5 |
997021405 |
|||
三等奖 |
4 |
997021404 |
|||
单项奖 |
2 |
997021402 |
|||
F 创新创业竞赛 |
F1院级 |
获得等级奖 |
1 |
997022101 |
|
F2校级 |
获得等级奖 |
2 |
997022202 |
||
F3省部级 |
特等、一等奖 |
5 |
997022305 |
||
二等奖 |
4 |
997022304 |
|||
三等奖 |
3 |
997022303 |
|||
F4国际、国家级 |
特等奖 |
7 |
997022407 |
||
一等奖 |
6 |
997022406 |
|||
二等奖 |
5 |
997022405 |
|||
三等奖 |
4 |
997022404 |
|||
单项奖 |
2 |
997022402 |
|||
特长与技能证书 |
G 获得计算机或外语等级考试(认证考试)证书 |
G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非电子、电气、信息、计算机、软件类专业) |
二级 |
1 |
997031101 |
G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
三级 |
2 |
997031202 |
||
G3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
中高级 |
3 |
997031303 |
||
初级 |
2 |
997031302 |
|||
G4计算机、软件类国际认证考试 |
中高级 |
3 |
997031403 |
||
初级 |
2 |
997031402 |
|||
G5全国大学英语六级统考 |
优秀 |
2 |
997031502 |
||
合格 |
1 |
997031501 |
|||
G6全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 |
A级 |
2 |
997031602 |
||
B级 |
1 |
997031601 |
|||
G7全国大学专业外语八级统考 |
优秀 |
2 |
997031702 |
||
合格 |
1 |
997031701 |
|||
G8雅思、托福、GRE等考试 |
优秀 |
3 |
997031803 |
||
合格 |
2 |
997031802 |
|||
H 获得国际、国家级注册资格和专业技能证书及国际、国家认证考试证书 |
H1国际、国家级注册资格证书 |
中高级 |
3 |
997032103 |
|
初级 |
2 |
997032102 |
|||
H2国际、国家级专业技能(水平)证书 |
中高级 |
3 |
997032203 |
||
初级 |
2 |
997032202 |
|||
学术成果及创新创业成果 |
I 获得科技成果及成果转化 |
I1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
第1署名人 |
6 |
997041106 |
第2署名人 |
5 |
997041105 |
|||
第3署名人 |
4 |
997041104 |
|||
第4至以下署名人 |
3 |
997041103 |
|||
I2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
第1署名人 |
10 |
997041210 |
||
第2署名人 |
8 |
997041208 |
|||
第3署名人 |
6 |
997041206 |
|||
第4至以下署名人 |
4 |
997041204 |
|||
I3科技成果转化 |
转让、开发人 |
3 |
997041303 |
||
J 获得科技发明专利 |
J1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专利 |
第1署名人 |
4 |
997042104 |
|
第2署名人 |
3 |
997042103 |
|||
第3至以下署名人 |
2 |
997042102 |
|||
J2发明专利 |
第1署名人 |
5 |
997042205 |
||
第2署名人 |
4 |
997042204 |
|||
第3至以下署名人 |
3 |
997042203 |
|||
J3省部级科技发明奖 |
第1署名人 |
8 |
997042308 |
||
第2署名人 |
6 |
997042306 |
|||
第3署名人 |
4 |
997042304 |
|||
第4至以下署名人 |
3 |
997042303 |
|||
J4国家级科技发明奖 |
第1署名人 |
10 |
997042410 |
||
第2署名人 |
8 |
997042408 |
|||
第3署名人 |
6 |
997042406 |
|||
第4至以下署名人 |
4 |
997042404 |
|||
K 发表科研论文、作品(学院审核) |
K1内部刊物及论文集 |
第1作者 |
1 |
997043101 |
|
K2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集 |
第1作者 |
2 |
997043202 |
||
第2作者 |
1 |
997043201 |
|||
K3国际性学术会议论文集 |
第1作者 |
3 |
997043303 |
||
第2作者 |
2 |
997043302 |
|||
第3作者 |
1 |
997043301 |
|||
K4全国性和省级报纸 |
第1作者 |
2 |
997043402 |
||
第2作者 |
1 |
997043401 |
|||
K5其他公开出版期刊 |
第1作者 |
2 |
997043502 |
||
第2作者 |
1 |
997043501 |
|||
K6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 |
第1作者 |
4 |
997043604 |
||
第2作者 |
3 |
997043603 |
|||
第3至以下作者 |
2 |
997043602 |
|||
K7国际学术期刊 |
第1作者 |
6 |
997043706 |
||
第2作者 |
5 |
997043705 |
|||
第3作者 |
4 |
997043704 |
|||
第4至以下作者 |
3 |
997043703 |
说明:
1.A1参加经认定的学术型社团、创新创业型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指经学校相关单位(如校团委、学工部等)认定的各种学术型社团、创新创业型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活动时间在一学期及以上,提供相关活动证明材料及总结报告。
2.A2个人自主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指自主参加教师科研项目一个学期及以上或完整参加一个科研项目,完成科研报告。
3.A3—A9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训练计划”、“异想天开计划”等各级各类经教育部、省教厅、学校等认可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本科生须提交项目报告及成果,并通过结题评审。获得优秀项目的审核以学校发文为准。同一学年参加多个项目研究,只计取一个最高分数,不得累加。对于被批准立项后,无正当理由放弃项目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并取消其再次申报资格。
4.B1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指参与教学计划以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有详细材料记录,如主办单位(受助单位及个人)的证明、校内相关组织推荐证明、实践报告(调研报告)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每位学生实践时间应连续两周或累计四周及以上。
5.B2参加创业就业培训或实践:指参加被国家认可的培训基地(机构)举办的创业就业培训或实践。培训或实践时间在两周及以上。以培训证书、实践报告及主办单位证明申请相应学分。
6.B3个人自主创业或合伙创业:指个人自主或合伙成立公司并进行运营;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平台或获得社会融资。申请时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7.C参加课外实验活动:各项目活动时间累计两周及以上,需提供作品、方案、实施效果证明、培训合格证书等证明材料。
8.D1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主要包括本科生赴国(境)外高校等单位进行联合培养及交换生项目,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由国际合作交流处或教务处对外合作与交流科进行审核后,可获得相应学分。
9.D2海外研修计划(含国际交流营):主要包括本科生赴国(境)外高校等单位进行短期学习或夏令营项目,以及在“实践及国际课程周”期间参与“国际交流营”活动。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由国际合作交流处或教务处对外合作与交流科进行审核后,可获得相应学分。
10.E专业性学科竞赛:主要指教育部、省教厅、学校等主办和承办的具有专业性的学科竞赛,不包括文艺和体育类竞赛(艺术类体育类学生的专业竞赛除外)。竞赛项目认定由教务处负责,以各级证书审核和认定学分。同一学生参加各类型学科竞赛所获奖项可以分别申报创新学分,但参加不同级别的同一种学科竞赛,只能申报获得最高级别奖项学分,不得累计。
11.F创新创业竞赛:主要指教育部、省教厅、学校等主办和承办的创新创业类竞赛,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等,不包括文艺和体育类竞赛。竞赛项目认定由校团委和教务处负责执行,以各级证书审核和认定学分。同一学生参加各类型创新创业竞赛所获奖项可以分别申报创新学分,但参加不同级别的同一种创新创业竞赛,只能申报获得最高级别奖项学分,不得累计。
12.G获得计算机或外语等级考试(认证考试)证书:以各级证书审核和认定学分。G5、G7、G8外语证书的“优秀”对应的是各类项目满分的80%及以上。“合格”对应的是各类项目满分的60%及以上。如某类考试有自己的“优秀”“合格”认证标准,则按其自有认证标准执行。
13.H国际、国家级注册(资格)证书、专业技能(水平)证书和认证考试证书:以各级证书(文件)审核与认定学分。
14.I获得科技成果奖或成果转化:以证书和转化合同审核认定学分。
15.J获得科技发明专利:专利获准以正式的专利证书或收到交证书费的通知书审核和认定学分。